TISSA_LOGO

骨質疏鬆AI輔助篩檢系統 - 簡單精準六秒護一生,AI挺你愛自己

發表年月 2020-11   應用領域 AI 醫療應用  

應用/研究單位 柏瑞醫股份有限公司

本骨鬆AI輔助篩檢系統參照現有骨質疏鬆醫學指引作為判斷依據。透過訓練經過電腦比對黃金標準DXA檢測結果的髖部X光影像,本系統能分析髖部X光影像中股骨擁有骨質疏鬆風險,精度達9成以上。可搭配醫院既有X光機設備或現有X光車,並無硬體購置成本與儀器城鄉分布不均限制,且拍攝部位符合骨質疏鬆診斷醫學指引,將可補足骨質疏鬆篩檢市場的缺口,並提供潛在風險患者及早偵測與預防。

檢視內容

專科性AI即時推論超音波系統-EchoVIU®

發表年月 2025-07   應用領域 AI 醫療應用  

應用/研究單位 米飛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本系統透過RF訊號演算法搭配AI即時推論技術,進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D)偵測,量測時間僅需10秒,即可顯示肝臟病灶影像,同時可提供影像輔助定位、局部病變結果。此外,系統可將檢測結果之嚴重程度分為四個階段,醫師可藉由分數分級進行輔助診斷。本公司透過與Intel、遠傳電信、國家衛生研究院、長庚紀念醫院合作,將AI超音波技術佈署於Intel OpenFL(Open Federated Learning),結合遠傳電信的遠距醫療平台,為醫生和患者提供視訊門診對話,使NAFLD脂肪肝篩檢更加容易。 過去醫師以理學檢測確認新生兒髖關節有無異常,檢測一位新生兒平均所需時間為15-20分鐘,本公司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骨科團隊合作,研發之AI即時推論超音波系統可將篩檢流程縮短至30秒,除運算快速、可針對超音波影像進行自動判讀,亦可量測髖關節角度,以判斷新生兒髖關節是否異常,避免錯過最佳黃金治療期。

檢視內容

殺手級應用:AI眼底鏡-照護糖尿病患視力好幫手

發表年月 2018-01   應用領域 AI 醫療應用  

應用/研究單位 工業技術研究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

我國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盛行率約35%,且十分之一將會發展至威脅視力程度的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造成巨額醫療照護支出。台灣糖尿病眼底拍攝需求大,但篩檢率低(約33%) ,透過「糖尿病眼部影像AI決策支援系統」能協助醫師短時間內更精確的診斷,並輔助非專科醫師/視光師初步快速篩選可能視力病變的病患,以提早控制與治療避免疾病惡化。工研院服科中心「AI+一站式視力健檢」採用嵌入式糖尿病眼底病變辨識系統,連接至數位眼底鏡,利用人工智慧之深度學習方法,醫生對糖尿病眼部專業經驗病變影像判讀的建模,從巨量醫療資料學習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辨別模型,可直接完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嚴重度判讀輔助即時診斷。「糖尿病眼部影像AI決策支援系統」整合眼底鏡設備,完整AI系統移植於不到10公分長的智慧閘道器,整合十餘款不同廠牌型號的眼底鏡設備;內含由數十萬張影像資料、統計分析及決策支援系統,所發展出高鑑別度、眼底影像AI模型篩出率(二分類正確率:93.86%) 截至2018年底已媲美Google來到世界第3。目前已成功導入企業健檢、醫院健檢中心、家醫科診所、眼科及視光中心…等。

檢視內容

美容美髮業+AI 膚質檢驗更進化!

發表年月 2017-12   應用領域 AI 醫療應用  

應用/研究單位 全台髮廊/ 堅兵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美髮連鎖店為了提供更好的頭皮護理服務給予消費者,長期花費大量的金錢與人事成本培訓「頭皮管理師」,培訓時間最少6個月。加上,人員異動頻率高,使人才的養成以及投入成本的回收困難。每位消費者的狀況不同,如何讓美髮師有一個簡單的工具幫助消費者認識與理解自我頭皮的健康狀況,並且能夠將頭皮的問題給予標示清楚,將是頭皮管理致勝的關鍵。堅兵智能打造的第四代膚質檢驗系統,蒐集超過幾十萬張不同圖資,使用電腦視覺深度學習網路,來辨識分析阻塞,油脂,敏感等各種膚質/頭皮的狀況,進而推薦消費者適合他們頭皮狀況的理療項目及產品,取代過去用人眼辨識的做法,大幅提高顧客滿意度。

檢視內容

AI+HI互動智慧重症診療輔助決策之AKI(急性腎臟損傷)AI輔助風險預測、ARDS(急性呼吸窘迫症)AI輔助自動分類器、呼吸器脫離AI輔助自動提醒系統

發表年月 2025-11   應用領域 AI 醫療應用  

應用/研究單位 慧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實務上醫療機構對公司所提供之AI應用有迫切需求,並且國內尚無相關急重症預測軟體獲得醫療器材二級許可證,因此此應用在市場上具有其特殊性與獨占性,無須進行生物標記即可產出風險機率值,將更容易與臨床醫療資訊系統進行結合而加速拓展至國內外市場。 運用人工智慧技術,能夠預測未來24小時之後病人發生AKI(急性腎臟損傷)、ARDS(急性呼吸窘迫症)等重症的機率值,藉此資訊輔助醫事人員判斷病人發生AKI、ARDS等的風險,並能即時且連續性的超前預測,掌握介入的黃金時機。 所需之輸入資料,須由醫院端依API手冊之指引實作Software Interface,有兩種模式(Model),以AKI(急性腎臟損傷)為例: Model-1:醫院資料來源主動、定期推送資料至Software Interface,本產品再定期向Software Interface取得。 Model-2:本產品定期向Software Interface索取資料時,Software Interface才向醫院資料來源索取資料。 上述Model-1、Model-2只需擇一實作即可。 本產品輸出主要為兩大部分: 1.風險機率值:數值範圍為0%~100%,數值越高代表急性腎損傷(AKI)發生的機率越高。 2.特徵權重值與其排序。 (1)本產品之預測產出共21項特徵及其權重值(-1.0~+1.0),特徵權重的絕對值越大,代表該特徵對於預測模型的重要性越高。 (2)輸出特徵權重值及排序之臨床判讀,臨床醫療人員可以參考產品輸出的特徵排序,了解該病人發生AKI風險的重要因素。

檢視內容

建置AI血壓管理網絡

發表年月 2024-12   應用領域 AI 醫療應用  

應用/研究單位 吉樂健康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應用核心緣起,即在於改善這些「診間依賴、資料分散、缺乏標準」的問題。藉由推動 722 居家血壓標準(7 天、早晚各 2 次、連續 2 週),並串聯診所、社區血壓站與居家設備的數據,建立一個完整的血壓管理網絡。我們同時導入 AI 技術,協助進行異常數據偵測、長期趨勢分析與個人化衛教,讓醫師與病人都能透過系統即時掌握狀態。

檢視內容

語音智能健康照護、聊天陪伴AI語音助理

發表年月 2019-08   應用領域 AI 醫療應用  

應用/研究單位 淇譽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I語音智能健康照護語音助理可串接搭配各項IoT感測器,降低照顧人員負擔,亦可透過每日的量測紀錄,隨時注意身體狀況;除智能健康照護功能外,還可陪伴聊天講故事說笑話、更能讓遠距子女遠端同步父母狀況及互動,同時也具備智慧音箱基本生活資訊查詢、聽音樂等,並搭配專人服務,提供細緻貼心的個人客服與精準行銷。 本團隊採用最新人工智慧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設計語音智能健康照護平台,透過自然語意理解(NLP)及智能學習,開發文字、語音的識別與對答能力。 搭配團隊開發的核心技術,可整合串接各項IoT裝置、並搭配網路開放資料,創造更多樣化的專屬功能。除了健康照護領域,語音智能健康照護語音助理也可以客製化應用於其他產業服務與行銷應用。

檢視內容

AI 醫療影像辨識(AI in Medical Imaging)

發表年月 2019-10   應用領域 AI 醫療應用  

應用/研究單位 大同世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建立以國人為樣本的AI醫療影像辨識系統:本計畫使用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國人醫學影像為樣本訓練AI醫療影像辨識模型,並採用CNN提升模型正確性與穩定度,期望從原本之二分法(良惡性)轉變為機率表現之BIRADS分級。 2.提升乳房X光攝影判讀效率與正確性:透過AI輔助,可降低放射科醫師工作量與降低病患等待報告的時間,且可降低醫生主觀判斷的差異並避免人為疏失。 3.為AI醫療影像大數據奠基:與台大生醫電資所合作,提升乳房X光攝影的AI醫學影像診斷準確度,未來可類化至電腦斷層掃描、超音波攝影,奠定醫療大數據的基礎。

檢視內容

預防醫學應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斷輔助AI系統

發表年月 2019-01   應用領域 AI 醫療應用  

應用/研究單位 國眾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工業技術研究院

糖尿病自1987年以來一直佔據我國人十大死因前5名,而糖尿病患伴隨的併發症更造成我國醫療資源龐大的負擔,其中因糖尿病所衍生視網膜病變,更使得糖尿病患比一般人高出25倍的失明風險,因此國民健康署規定糖尿病患每年至少要進行一次眼底檢查,但經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內之家醫診所統計,眼底檢查率歷年都是指標偏低的項目,原因不外乎診所缺乏檢測設備與眼科醫師,以新北市為例「全區29個行政區,其中13個行政區無眼科診所」,因此本計畫引進工研院開發AI輔助診斷系統,來協助非眼科醫生進行眼底圖判讀,並判斷糖尿病患是否該轉診至眼科,提高糖尿病患視網膜病變的早期篩檢率。 AI眼底圖影像輔助分析是一套針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斷開發的輔助AI系統,透過取得經醫師標註之資料集,設計一個卷積神經網路,採用機器學習技法讓該CNN學習如何從眼底影像萃取糖尿病眼底病變。已於3家醫院及6家診所進行服務驗證,實際受檢測人已超過4,000人次,訓練與測試影像判讀準確率已達 90%,以精準檢測分析數據供醫師作為判斷依據,提高視力醫療照護效率。

檢視內容

糖尿病IWT控糖照護,享受美食好安心

發表年月 2018-01   應用領域 AI 醫療應用  

應用/研究單位 工業技術研究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

糖尿病患居家血糖自我管理之遵從度差(僅53%量血糖,31.7%運動習慣),IWT運動控糖照護解決方案提供用戶客製化飯後Interval Walking Training間歇步行訓練運動,透過IWT劑量化運動導引 +飲食醣份數管理,引導病患於對的時間進行對的運動,運動中使用手機內建G sensor,自動識別運動強度,有效控制飯後血糖高峰值,工研院IWT運動控糖照護解決方案2018已成功導入國內3家糖尿病權威診所可有效降低飯後1小時血糖高峰值,運動前後血糖下降平均約30mg/dL,驗證糖尿病病患HbA1c 3個月平均下降0.9%(每降低 1% HbA1c,糖尿病造成的死亡率可下降 21%、小血管併發症下降 37%、周邊血管引起的截肢或死亡下降 43%) ;使用者可透過飲食照片上傳,整合運動、飲食與血糖關聯分析之健康資訊平台(Dashboard)提供賦能控糖管理使用,結合後台個管系統,協助照護/醫事單位快速找出血糖管理不佳及生活型態異常之個案,提升用戶自我管理血糖能力。成功導入家醫診所糖尿病共照網、團保外溢保單、運動中心…等國內業者。

檢視內容

AI人臉心率企業員工發燒偵測管理系統

發表年月 2020-12   應用領域 AI 醫療應用  

應用/研究單位 后羿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透過人臉辨識持續監控管制者是否為其本人進行量測,以及其心率狀態是否高於個人的常值。 2.生理資訊檢測:員工及會員於居家期間內的特定抽查時間,進行生理資訊檢測 後,上傳該隔離者的生理資訊量測結果。

檢視內容

傷口AI虛擬照護師,護理傷口好輕鬆

發表年月 2018-06   應用領域 AI 醫療應用  

應用/研究單位 工業技術研究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

現行傷口照護方法複雜且多元,國內傷口照護專業人力不足,全台16.8萬護理師僅百位取得國際WCET證書,一般護理師對複雜傷口不易推斷與建議,例如:癒合停滯原因、傷口敷料選用、換敷頻率、照護問題、傷口重置等。就臨床統計,透過專業傷造師制訂照護計畫比一般護理師更有傷口復原效率,其照護上能縮短傷口癒合時間更達2倍以上。因此,工研院服科中心「傷口影像分析與復原決策支援系統」針對現今傷口照護之服務流程進行創新服務模式設計,突破過去僅以彩色影像作為評估依據,提升為單次觀察紀錄即可蒐集多維度資訊進行分析,整合熱感與彩色傷口影像,快速量測傷口大小與組織比例變化,有效掌握癒合進展,協助醫護人員減少傷口照護的情勢誤判提高傷口照護的品質,使病患傷口復原情形能有更充份的掌握縮短傷口癒合時間50%以上。

檢視內容

專科性AI即時推論超音波系統-EchoVIU®

發表年月 2025-07   應用領域 AI 醫療應用  

應用/研究單位 米飛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本系統透過RF訊號演算法搭配AI即時推論技術,進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D)偵測,量測時間僅需10秒,即可顯示肝臟病灶影像,同時可提供影像輔助定位、局部病變結果。此外,系統可將檢測結果之嚴重程度分為四個階段,醫師可藉由分數分級進行輔助診斷。本公司透過與Intel、遠傳電信、國家衛生研究院、長庚紀念醫院合作,將AI超音波技術佈署於Intel OpenFL(Open Federated Learning),結合遠傳電信的遠距醫療平台,為醫生和患者提供視訊門診對話,使NAFLD脂肪肝篩檢更加容易。 過去醫師以理學檢測確認新生兒髖關節有無異常,檢測一位新生兒平均所需時間為15-20分鐘,本公司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骨科團隊合作,研發之AI即時推論超音波系統可將篩檢流程縮短至30秒,除運算快速、可針對超音波影像進行自動判讀,亦可量測髖關節角度,以判斷新生兒髖關節是否異常,避免錯過最佳黃金治療期。

檢視內容

MAIA醫學影像深度學習軟體(沐恩肺部電腦斷層影像處理軟體)/MRI標註軟體/MAIA Tabular

發表年月 2024-03   應用領域 AI 醫療應用  

應用/研究單位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豐大智醫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合作的國軍左營總醫院、亞東紀念醫院,以及碩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合作的臺北榮民總醫院。這些單位是 AI 技術的實際應用者或研究協作者。

MAIA醫學影像深度學習軟體(沐恩肺部電腦斷層影像處理軟體)/MRI標註軟體/MAIA Tabular

檢視內容

醫學影像標註

發表年月 2023-09   應用領域 AI 醫療應用  

應用/研究單位 睿傳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醫療影像資料占醫學資訊量 80%,每張醫學影像相關標註,皆是重要的醫療診斷資訊,若可收集放射科醫師平日工作之醫療註解資訊,將可大幅提升人工智慧訓練成效,降低電腦偽陽性與偽陰性之判讀,進而提高AI輔助醫學影像判讀之可行性,提升放射科醫師工作效率。尤其目前醫院在影像醫學科醫師人力普遍不足,預防意識抬頭以至於醫學影像判讀需求遽增,此外先進儀器產生資料量快速增長,皆造成相關工作負荷過重。又特別在偏遠地區專業影像醫學科醫師短缺,若能應用AI輔助醫學影像判讀,提高辨識率外,在影像微小的病灶查找、病灶連續追蹤上,亦可為醫療專業人員強化輔助操作能力。另結合相關檢查檢驗的報告提醒參考與比對,據研究可再提升輔助診斷正確率。最後,將確認的檢查發現導入結構化報告以支持進一步的臨床研究,亦為進入精準醫療目標不可或缺之步驟。本計畫期以建置一套影像AI報告產生平台,使用AI協助醫師更容易撰寫報告,減輕醫師負擔,系統內含可持續提高精準度的AI學習機制。

檢視內容